专注资讯快报,各类新闻动态免费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游戏新闻
教育新闻
社会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医疗医学
热点新闻
新闻头条
首页
首页
医疗医学
周期性涨跌叠加多重外部因素 中药材迎涨价潮
周期性涨跌叠加多重外部因素 中药材迎涨价潮
发布:
11-19
分类:
医疗医学
中药材又迎涨价潮
01
、当前的中药材生产及价格波动情况
中药材是中
乃至大健康产业的核心物质基础,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农副产业,在近年的“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长期以来,中药材生产和价格屡屡大上大下,特别是近一年来,受中药材价格周期性波动和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国内中药材价格连续上涨,已严重影响中药材原料的稳定供应,影响到
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引发全社会关注。 1.1 国内中药材生产,过热现状得到降温 近10年,国内中
生产无论基地建设还是种植面积,都保持着高速增长,云、贵、渝、桂、甘是热点省份。截至2020年底,注册合作社达283243家,种植基地12300多个,年均增速高达23.86%。但从2019年开始,随着政策性扶持因素减弱,国内中药材生产开始降温。 通过对385种常用中药材来源统计和测算,截至2020年,国内中药材在地面积4690万亩,产能达到为401.29万吨。较2019年下降5.57%,但高于需求增长,产大于销基本面仍没有改变。 1.2 国内中药材库存现状,整体丰厚足以支撑供应 笔者对常用385种常用药材产供需维度分析显示:除部分疫情品种、野生品种和进口品种外,截至2020年12月,国内中药原料整体库存相对充实,库存量为294.68万吨,约占全年供给量的117.25%。而每年国内中药材产新高峰期为5月-10月,也就是说,目前的总库存量完全可支撑需求增长并有盈余。 但粮价和物价上涨、进口受阻、疫情反复和人为炒作等因素,给国内中药材生产供应带来极大不确定性,也为后续供应保障带来隐患。 1.3 国内中药材价格波动情况,近一年来连续上涨
图1:2020年-2021年国内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运行图(中药材天地网) 由于产大于需的基本面,2020年国内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表现为小幅震荡上行。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综合200指数同比上涨9.11%,为近10年同阶段最高值;进入2020年7月,随着大批家种药材产新,指数快速下滑,同比下降1.32%,9月又开始回升2.30%;年底报收2451.86点,同比上涨8.36%,上涨幅度相对温和。 但2021年上半年,国内中药材行情上行趋势明显,截止到2021年9月6日,综合200指数上行到2566.53点,同比上涨12.13%,上涨速度变快。 1.4.领涨品种,4大类品种涨幅明显 一是疫情类品种大涨大跌。受新冠疫情影响,板蓝根、苍术、贯众、广藿香等抗疫类药材短期内价格翻倍。但随着疫情逐步平稳,目前只有广藿香、连翘、茯苓等刚需品种行情仍保持在相对高位; 二是进口类品种连续领涨。豆蔻、相思子、大风子、鸡血藤等品种大货难寻,年度涨幅均超过100%; 三是动物类药材连续上涨。水蛭、蛤蚧、壁虎、海螵蛸等品类涨势明显,38种常用动物类药材价格上行13.62%,为近20年最高水平; 四是部分野生药材明显上涨。柏子仁、酸枣仁、蝉蜕等品种涨幅明显。
02、原因分析,周期性涨跌叠加多重外部因素
2.1 中药材价格波动大小周期重叠,是行情上涨主因
图2:近10年国内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运行走势图(后期为模拟) 如图2,做为特殊的农副产品,国内中药材生产和行情周期性规律十分明显,通常为3-4年一个小周期,9-10年一个大周期。 本轮上涨周期,起始于2019年下半年,但2020年受疫情影响,严重抑制了中药材原料需求,为2021年报复性反弹埋下“伏笔”。到2021年,本身就是中药材行情上涨周期的第二年,上行压力非常大;加上2020年的压力释放,行情连续上涨,就非常容易理解。 近5年,综合200指数平均振幅在18.5%左右,每年给产业造成超过230亿元以上的行情波动空间。一方面,给资本介入炒作创造机会;另一方面, 中药材价格屡屡失控,已严重影响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医保体系的安全性。 从上图也可以看出,目前国内中药材综合200指数的拐点已现,即将进入下一轮暴涨暴跌周期,市场运行风险加大。 2.2 其次,中药材价格与粮价紧密互动
图3:2007—2019年食粮组织价格指数与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对比图 如图3,通过大数据对比,我们发现联合国食粮及农业组织所发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食粮组织价格指数),与中药材天地网所发布的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中药材综合200指数)紧密关联,两者保持错峰相关性,即中药材价格明显波动多在全球食品价格波动6个月左右发生。 主要原因是,粮价上涨必然刺激产地扩大主粮种植面积,从而减少中药材等农副产品种植面积,反之亦然。 进入2021年后,一是202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97.9点,创3年新高,较2019年上涨2.9点(3.1%),粮价上涨在2021年上半年传导到药材生产领域,带动药材价格上涨; 二是政策风向转变,“非粮化”倾向得到遏制; 三是农资等生产资料价格普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极大提高生产成本。 2.3 再次,药典正式实施后原料质量明显提高 2020年,国家食药监部门共核查出不合格中药饮片1047批次中,数量较2019年的2260批次降53.67%,质量明显提高。进入2021年,随着新药典严格执行,中药材”优质优价“趋势更为明显,大量劣质、习用品甚至伪品中药材原料无法继续替代正品使用,部分合格药材原料的供给,短期内出现了供不应求。 例如,2021年,随着对挥发油指标的严控,合格连翘产能不到总产量的1/3,造成合格连翘价格翻倍上涨;而野生小苏子和食用白苏子退出药用渠道,也造成正品大苏子货源紧缺,价格从13元左右(公斤价,下同)暴涨到53元以上。 2.4 最后,热钱和游资趁机火上浇油 从2020年开始,美元的连续超发,造成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剧,游资和热钱急需寻找安全的投资地和投资渠道,大宗农副产品,特别是刚性需求明显的中药材原料率先成为猎物;同时,随着产销对接加快,传统药材市场的经营者缺乏生存空间,唯有通过囤货待涨来赢利,反噬采购方。 在这种背景下,当前国内中药材市场出现了极为反常的现象:一方面,中药材整体供过于求,库存丰厚,大小仓库存满货物;另一方面,中药材价格连续上涨,生产
、中医诊所等需求端已不堪重负,并已明显影响到民众和海外对中药消费的热情。天地云图中药大数据平台通过多渠道监控发现,2021年上半年,国内中药饮片、电商渠道和出口渠道对中药材原料的消费分别下降1.03%、2.36%和3.14%,中药材消费“有价无市”现象非常明显。
03、必须尽快建立综合调控机制,熨平价格波动周期
3.1 稳定主粮价格,是解决中药材行情波动的根本途径 粮食价格会直接影响中药材价格,进而影响到中药材种植面积。所以说,粮食价格是影响中药材生产积极性的根本原因,给予粮食价格合理定位,控制主粮价格过快上涨,才是解决中药材生产和价格大上大下的根本途径。 3.2 结合中医药产业特色,降低药典含量及其它标准 2020年,按照新药典标准,丹参主产区山东全境的丹参酮含量极难合格;且国内超过六成甚至更多的党参、当归、连翘、酸枣仁、淫羊藿和黄芪原料,同样因为含量或农残因素无法通过新药典标准。仅剩下的合格药材,行情暴涨已成必然,从而拉动相关饮片、中成药价格再次大幅上行。 因此,建议国家药典机构在制订各项标准时,应结合中医临床实际需求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可无限拔高门槛,从而造成生产源头根本无法保障供应。 3.3 “政府+社会”共同参与,尽快建立中药产业大数据监测平台 接下来的中药材生产,会面临两大风险: 一是由于政策和生产惯性影响,中药材生产的盲目和无序状态仍将持续,供给短缺和过剩交相出现; 二是新冠疫情造成的相关中药材生产阶段性失衡,刺激疫情类中药原料价格暴涨生产扩张,但疫情一旦被遏制,板蓝根、广藿香、金银花等疫情品种又会出现严重过剩。 因此,急需依托中药协会相关机构和各家平台尽快建立中药产业大数据监测平台,监控生产面积、生产成本、流通渠道、需求量变化和未来趋势等,科学指导产业
可持续发展。 3.4 尽快推进追溯体系落地,实现闭环流通 中药材全程溯源目前已在国内广泛开展,但除了少数高价值品种外,广大普通药材的溯源成本无法在消费端得到认可,从而降低追溯效果,影响参与企业的积极性。 应尽快委托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开展道地药材评定、生物效价评定,以及中成药原料来源评价等措施。一方面实现”优质优价”大环境,确保追溯体系有标准、有政策、有市场回报;另一方面,也保证核心中药原料的闭环流通,减少游资介入炒作的可能。 3.5 市场之手和政策调控相结合,保障中药材稳定有序供应 对中药材价格和种植面积的调控,应尽可能以市场为主体进行调节,政策性调控可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整体价格的监控、发布和过度“炒作”行为打压;二是疫情品种的战略储备(可委托龙头生产基地或企业完成);三是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善。但要尽可能避免直接资金扶持种植或扩大生产,扰乱市场经济规律。
温馨提示
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
本文链接
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上一篇:
市场持续扩容 心血管类产品创新转型正当时
|
下一篇:
默沙东$3亿抗感染药再迎劲敌!齐鲁冲击国产第
相关文章
关于文冠果种仁等8种“三新食品”的公告
2023-11-25
2023年上半年全国医疗器械产品数据出炉
2023-11-25
国家卫健委: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管
2023-11-24
需求反弹,白芷价格大幅上涨!
2023-11-24
北京加强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 线上销售药品须
2023-11-28
开展2022年北京市中成药带量采购有关工作
2023-11-22
随机文章
四川汇宇猛攻高端注射剂 普乐沙福注射液斩获英
江苏:关于进一步加强医药用品保供稳价工作的
保健品热卖、商家号称量身定制 自制食品药品安
全球首款吸入用新冠疫苗:多城市启动加强免疫
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获批上市
国家医保局公布,2022耗材支付方式改革重点
大型连锁药店正在筹集资金,药店并购加速!
国家药监局召开会议部署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
新疆万亩金银花进入采摘季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
国家医保局公布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知识库、规
正大天晴开挂!61款1类新药、7个重磅单抗霸屏
关于药品注册申请实施电子申报的公告(征求意
2022前三季度我国医药外贸情况简报
网上药店销售TOP20:20亿“神药”跌落
488家药企上半年成绩单出炉!27家营收超100亿
去年节省1.5亿 新疆兵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减患者
国家卫健委印发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诊疗
首仿!齐鲁制药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过评
全民医保“灵魂砍价” 不放弃每一个小群体
关于检查结果互认 国家新规定来了!
扩围!新增17类集采耗材,降价潮来了
热门文章
提升乡医疗水平也减少患者因为转诊而需要长途
植入性医疗器械努力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
国办: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
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比分析
12省第4批集采落地汇总(最新)
官方宣布!全国药店总数突破55万(附各省数据)
华东医药蜕变!11款新药、6个新品出击
12000降到2800,耗材价格公布:雅培、威高、微创
药企高管“离职潮”持续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期
正式文件:69类医疗器械开始编码(附目录)
全国范围公立医院综合监管督查,开始
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报发布
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60亿注射剂大品种 这家广东药企过评
广东“前80%集采” 不是大决战而是持久战!
东阳光药新添8个新药,31个产品备战集采
千亿网售处方药市场解禁 药企控价失灵 药店干不
国采“续约季”:有药品价格大涨?
市场情绪乐观,检测合格是中药材市场下个突破
国家医保局公布:全国耗材集采下一步动作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